每日一修-平凉市传统文化促进会
收藏本站会员注册
当前位置:首页 >> 传统文化 >> 每日一修

【每日一修】《儒学门径》081 第二卷 第四篇 周子《通书》<10>

来源:
作者:
发表时间:2024-06-14

【每日一修】儒学门径081

第二卷·天人一贯2.4.7

第四篇  周子《通书》<10>

附:朱子《通书解》

师 第 七<1>

【原文】

或问曰:“曷为天下善?”曰:“师。”曰:“何谓也?”曰:“性者,刚柔、善恶,中而已矣。”

此所谓性,以气禀而言也。

【述评】

平治天下以正人心为先务。人心不正,善恶观念模糊,胆大妄为者背义趋利,侥幸试法以致富贵。众人效之,则贪残横行,禁网虽密,焉得全部绳之于法哉?故曰:“法不治众。”必须重教化,正师道,育师资,以讲明善道。引导人们明确善恶观念,改正恶习,笃行于善道。培养即久,则善人日益增多,民风趋厚。“师道立,则善人多。”任人唯贤,“则朝廷正,而天下治矣。”

【编者注】

①曷为:什么是。曷,文言疑问代词,谁、什么。

冯学成《通书》师第七(有删改):在古代社会,讲“天地君亲师”。“天地”是我们的“依报”,是大自然——我们赖以依存的环境。没有天地就没有立足之地,要对天地敬畏,并供奉起来。我们一定要尊重天地这个自然环境的总称谓。“君”是社会的守护神,是掌控国家最高权力的机构,如果离开了政府权力架构,社会就会无序,就成了野蛮世界。“亲”即指父母,没父母哪有我们。“师”,韩愈赋予其“传道、授业、解惑”的内涵,是能把学生带到“大道”的路上去。古代什么叫“师”?行圣人之道,以圣人之道教化社会的,才有资格称师。

“曷为天下善?”我们在谈这样善、那样善的。孔夫子是至圣先师,把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之道传承下来并教化社会。天下最伟大最光辉的就是“师”,所以说是“天下善”。

“何谓也”?为什么“师”为天下善?这下面不好读通,但读通了,却是开启我们心性修养之门的钥匙。心性修养就从这里下手。因为:“性者,刚柔善恶,中而已矣。”我们的心性到底是怎么回事?每个人性情禀赋不一样,有的刚一点,有的柔一点,有的善一点,有的恶一点,各自参差不齐。另外,有的人前几年很刚,后几年很柔,这个就说不清楚了。有的在张三面前很善,在李四面前很恶。正是有种种的差别,才提出“中而已矣”的根本准则,周敦颐先生在前面已经介绍了“中正”,这里更是细细的谈“中”的功夫。

(此节是本章的总纲,具体内容后面将逐一分述)

周子简介(上):周敦颐(1017年5月5日~1073年),字茂叔,号濂溪,谥号元,称元公。宋营道楼田堡(今湖南道县)人,宋代大儒,思想家、理学家,他是五位非孔孟弟子而配享孔庙的先贤之一,是学术界公认的理学开山鼻祖“两汉而下,儒学几至大坏。千有余载,至宋中叶,周敦颐出于舂陵,乃得圣贤不传之学,作《太极图说》《通书》,推明阴阳五行之理,明于天而性于人者,了若指掌”(《宋史·道学传》)。将周子创立理学提高到了极高的地位,其学说是孔子、孟子之后儒学最重要的发展,在中国思想史上的影响深远。

编审发布:秦荣光

264